【广州参考】罕见!六旬老太头颈生“篮球”,竟是神经鞘瘤!

2018-04-20

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以下简称中山一院)近日接诊一位罕见的患者,其右侧颈部竟然长出一个篮球大小的肿物,原来是一种神经鞘瘤。广州参考·广州日报记者了解到,这位67岁的女患者长瘤11年,因身体合并多系统疾病,凝血功能不好,长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,直到最近才慕名到广州就医。因治疗难度极大,中山一院九大学科联合设计治疗方案,终于帮她成功割掉这颗大瘤子。


黄豆篮球长瘤11年的她被女儿来广州求医


一个多月前,中山一院迎来一位特殊病号”——67岁的张阿姨。她的右侧颈部竟然生出一个篮球大小的肿物,格外引人注目。


完全没想到!说起医院竟肯当场收治母亲,张阿姨的女儿小云(化名)接连三次感慨没想到。自11年前在右侧脖子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囊肿,张阿姨先后辗转怀化、长沙、南京等多地医院,求医之路吃了太多闭门羹。原来,张阿姨全身状况较差,患有严重的脾巨大症、脾功能亢进症、肝硬化、肝功能不良、心脏病等病状,凝血功能异常,没有医生敢冒险为她手术。


五六年前,肿物长到篮球大小,走着晃来晃去,坐时需要用手托着,躺着也会压迫到呼吸,严重影响生活。张阿姨自己也担心风险,不愿意做手术,她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只能带着这只篮球生活了。去年开始,张阿姨声音开始变得嘶哑,甚至说不出话来。家人担心是肿瘤发生了转移,带张阿姨继续治疗,今年三月着她从老家湖南怀化慕名来广州就医。


经过问诊和检查,张阿姨的肿瘤已经严重压迫了呼吸道致呼吸受阻,且压迫损害了迷走神经致声音嘶哑、吞咽困难,特别是夜里睡觉出现了呼吸不畅甚至睡眠性呼吸暂停症状。


手术切除肿瘤已是必然选择!中山一院口腔科学科带头人、首席专家陈松龄教授表示,如果不切除肿瘤,不仅致使患者正常生活严重受阻,且影响了呼吸功能,继续发展很快会危害到生命安全。


颈动脉被压只剩四分之一粗 多学科专家联手打赢攻坚战


肿瘤切除手术势在必行,但手术难关重重。陈松龄介绍,为了保证手术顺利实施,口腔颌面外科组织术前讨论,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。


首先由介入放射科进行了右颈外动脉栓塞术,这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,确保不出现因血管损伤引起的术中大出血。根据血液内科协助会诊意见,术前为张阿姨输注血小板、新鲜血浆、纤维蛋白原等相应血制品,改善凝血功能,预防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大量渗血性出血。


320日,手术总攻开始,陈松龄教授团队为张阿姨进行右侧头颈部巨大肿物切除术。手术首先由耳鼻咽喉科协助进行了气管切开。术中医生发现肿瘤与张阿姨的颈内动脉、迷走神经、喉返神经等紧挨粘连,颈内动脉已被压迫到正常粗细的四分之一,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,危及生命。陈松龄透露,如果不小心碰断迷走神经,患者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神经并发症,加重进食、吞咽、发音的障碍,甚至术后无法说话,因此必须十分小心。


三小时奋战之后,手术准确分离了与肿瘤紧密粘连的颈部的大动脉及重要神经,完整切除了肿瘤。切除的肿瘤达6斤重,体积如排球大小,经活检确诊为神经鞘瘤。据了解,神经鞘瘤是一种常见良性肿瘤,但长到如此之大实属罕见。这也是该科室近二十年来切除的最大肿瘤。


二进ICU 术后她接连闯下数关


手术成功只是闯关的开始。陈松龄介绍,术后张阿姨按计划转入重症二科(以下简称ICU),期间出现了肝功能失代偿、腹胀、腹水多、尿量少、凝血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。病情稳定后于328号转回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继续治疗,两天后却因凝血功能不好不得不再次进入ICU。此外,她还曾出现严重的吞咽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,一度很不配合治疗,情绪上来时甚至动手拔掉胃管、气管。


为了病人的安全,医院给张阿姨组织了全院大会诊,综合口腔颌面外科、重症监护科、血液内科、消化内科、心内一科、风湿免疫科和肝外科等科室的意见,为其量身打造了完善的治疗方案。


见到记者时,发音尚有困难的张阿姨不时竖起大拇指表达对医生的谢意。据悉,目前张阿姨正处于恢复时期,相比术前的发音严重障碍已有较大改善,颈部手术创口已愈合拆线,气切创口拔管后愈合良好,肝硬化失代偿期处于缓解状态,腹水消退,已达到出院指征。

 

文、图/广州参考·广州日报记者王婧、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

 

http://www.gzcankao.com/news/wx/detail?newsi=152426&time=1524140259941